轻轻的我走了,
正如我轻轻的来;
我轻轻的招手,
作别西天的云彩。
每次吟咏起徐志摩的《再别康桥》,脑海中总会出现一幅幅流动清新的画面,那河畔上妩媚如新娘般的金柳,那康河中斑斓如彩虹般的清泉,以及沉默如诗人心情一般的秋虫,都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,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,对往昔生活的憧憬,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,表现得真挚、浓郁、隽永。
“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,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,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。”正是康河那充满灵性的水,开启了诗人的性灵,唤醒了久蜇在潇洒才子心中的诗人天命。
因为有了那首诗,康河的波光愈加闪亮,我总觉得,康河边上,处处是诗人略带忧伤的身影和表情,那里的一花一草,一树一木,都带着浓浓的诗意,垂着沉沉的情思。
因为有了这首诗,许多人也在暮色中来到这里,可有些人看到的只是与自己家乡无异的异域风光,并未品出怀想许久的浓艳诗味,甚至有的还会怪才子太会描摹抒情,害得自己白跑一程。
可康河依旧是康河,她宠辱不惊,安静淡然,就那样缓缓地流着,沐着夕阳的余晖,载着许多人斑斓的梦想,很理智也很诗意地闪着不愠不火的灵光。
?
????八十多年后,康河边上又来了一位颇具东方神韵的美丽女子,她珍视自然界中的所有风景,对世间万物怀有深沉的挚爱,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欣赏着,吟唱着,她就是杨银娣。
是的,杨银娣的脚步不可能略过康河,不仅仅因为徐志摩的《再别康桥》。
果然,她一到这里就醉了,把自己浓浓的深情毫无保留地倾泻出来,融进康河柔柔的波光里。
“爱,是做减法的,可对你的喜爱,一直加到了膨胀,要撑破了心肺肝胆;舒一口气,容量又被你扩展,依然加,加到醉了天,醉了地,醉了一河冬江水。”在夕阳的余晖与康河的艳影演绎雄浑交响的时刻,她在康河边痴痴醉语,没有掩饰,没有隐讳,坦坦荡荡,真诚自然。
于是,一首较徐志摩更为浓醼的诗朗诵在康河上空深沉回荡,背景是夕阳朗照的康河两岸诗意盎然的无尽风光,节奏是时而激越如惊雷时而舒缓如微风的无隙交替。
?康河,我爱慕你深邃的灵魂,眷恋你流淌的诗情画意。
? ? ?康河,你胸怀藏掖的书卷气,熏醉了我眼眸,弄走了我汪洋恣意的灵感。?
?
?
?
那一刻,作者已经与康河融为一体,东方女性的灵气与西方历史经典的浑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,共同组成一幅撼人心魄的大美图画。
?
?
杨银娣之所以备受人们喜爱,不仅仅是她的果敢和勇毅,也不仅仅是她的美丽和风韵,还在于她所到之处给我们留下的真实而深刻的观感,而这种观感也不是平铺直叙,随便写来,而是经过了作者的诗意锻造,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种暂归于游记的文章称为诗体游记。
其实,这篇只有千余字的文章,就是一首激越澎湃的抒情诗,作者的感情线索也非常明晰——见到康河时的兴奋,融入康河时的陶醉,离开康河时的不舍与决绝。
读罢此文,我想起了三毛当年初到周庄时的絮语:周庄,我来晚了,对不起,周庄,我来晚了。
但杨银娣带给我们的没有因迟到而造成的缺憾,有的只是发自心底的带有浓浓诗意的陶醉;当然也会想起徐志摩,可徐志摩在康河之畔留下的是淡淡的感伤和无奈,杨银娣给我们的也有留恋不舍,但这些不舍并不消沉,而是留给人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。
请看:
“康河的魂已沁融了我的魂,东方女子被你的深蕴染醉,每次与你亲近后,我又会新一轮的流浪。
月满,月缺,我睹康河不同的容颜,对康河,我就是这样的毒瘾泛滥。
走了。”
康河仿佛给了作者无尽的力量,鼓舞着她继续自己的旅程,“走了。”多么果决,多么干脆,作者的无畏勇毅和斩钉截铁通过这两个字便展露无疑。
远处,大提琴里流出的是《不能没有你》的天籁绝响,是的,杨银娣的世界里没有沉溺不归的留恋,有的只是远方的远方,是无尽的天涯。
?
康河,你是幸运的,因为在百年的光阴之内,有两位堪称东方精英的男女才子同游此地,对你描画抒情。
忽然突发奇想,如果当年的才华横溢的潇洒才子遇见现代风韵绝伦的东方才女,该是怎样的场景。
也许,他们会一起对着河畔的金柳抒情,吟诵起浸润自己才情的诗句;也许他们会共同仰望西天的彩霞,发出来自各自心底的不同感慨。
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才子的情绪不会感染才女的情怀,她不会带走这里的一丝云彩,也不会在这里留下一丝感伤。
也许,杨女士的勇毅会感染那位风流倜傥的才子,使他放下心中的一切烦忧,轻松地踏上回乡的旅程,哪怕前方有失意的沮丧,有不知所至的彷徨。
我想,能够,因为才女的才情不会输给那位才情卓着阅历丰富的北大教授,才女的口才也不会逊色于开一代诗风的新月诗人,一定能够!
?
我记住了,康河里不仅有徐志摩,还有白天鹅,有杨银娣。

- 569人支持